上海到合肥物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表示,要辩证地看待欧美债务危机对全球投资的影响。其中肯定有不利的一方面,例如投资合作的洽谈时间可能会延长,但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有利。“因为市场有需求,中国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在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整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沈丹阳说。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要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复苏,客观上要求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优配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表示,世界各国为应对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家加大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都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新商机。
例如,在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2011国际投资论坛”上,斯里兰卡总理迪萨纳亚克·贾亚拉特纳就表示:“斯里兰卡为世界提供了广泛的投资机会,以及对外国投资者的优惠政策。事实上,中国在斯里兰卡的食品加工、深海渔业、橡胶、橡胶制品、摩托车生产、小型水力发电站等行业都有大量的投资。”
http://www.hefeiwl.cn/zhuanxiansix.htm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增速很快。2009年的增速达到了280%,2010年是101%。今年上半年的增速也接近100%,主要流向卢森堡、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家。“这说明市场有需求。企业发现好的市场机会就会积极行动。”沈丹阳说。
欧债危机是不是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呢?沈丹阳认为并非如此。因为欧债危机发生前,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就已经大幅增长。今后,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欧盟企业和老百姓会看到中国投资所带来的好处,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速。
我国“走出去”企业大多仍处于中低端行业,且多数是传统的承建商,缺乏核心竞争力
http://www.hefeiwl.cn/zhuanxianfive.htm 针对有人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较高的观点,沈丹阳予以否认。“一个并购项目是否成功,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运作过程。最近,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做了一个报告,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大的并购项目进行分析,表明并购的成功率有三成左右。”沈丹阳说,并购是否成功,是要经过十几年、回过头来看才能评估的,不能随便下结论。当然,就企业而言,对外并购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等等。
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并购已交割90亿美元,仅其中三个项目就达到62亿美元。其中,中化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巴西海上石油项目的40%股份,项目投资额达30.7亿美元;中国蓝星集团收购挪威从事硅材料业务的埃肯公司100%股份,项目投资额达19.5亿美元;中国华能集团和广东粤电集团共同收购美国全球电力公司50%的股份,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