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就曾指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必须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寻找更为基本的动力。“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腹地通过上海港进出口的货物量约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的2/3。只有长三角的制造业和贸易有大发展,上海的码头才能够活跃起来,才能在国际中转业务中取得优势。”他表示。
上海市政协常委、原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建议上海至马鞍山物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
首先是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上海港的辐射能力。通过水水中转、江海直达、海铁联运等多种方式,把能够辐射的地方勾勒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发展的整体区域。
其次是将《上海至芜湖物流》中提出的优惠政策向外延伸,让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共享。“我觉得不少优惠的政策和先行先试的发展空间不能只理解为对上海的支持。国务院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根本目的还是带动长三角港口的发展,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的发展。”许培星说。
再其次,在协调机制上,李连仲提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成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指导小组,下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管委会办公室,通过专门的办事机构负责长三角港航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事务。
最后,上海应当在港口运营、市场运作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无论是业务标准、价格标准、仓储标准还是行政审批、上海至铜陵物流 市场监管、通关程序、查验收费等等方面都要更加规范和完备。同时,长三角还需要在航运信息的规范、统一和共享上打破人为分割,不断提高港口的整体效率 |